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诺西支招运营商应对物联网:打造运营级共性平台

作者:桑菊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日期:2010-05-11 08:41:59
摘要:云计算和物联网是当最为热门的话题,伴随着中央的大力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各个板块都开始行动起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都设立了物联网研究所,对物联网的应用开发进行深入研究。

  云计算和物联网是当最为热门的话题,伴随着中央的大力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各个板块都开始行动起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都设立了物联网研究所,对物联网的应用开发进行深入研究。 

  运营商的热情投入并非心血来潮,据相关咨询机构统计,今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超过2千个亿;到2015年,国内物联网产业将会超过1500亿,成为能够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相比肩的巨大产业,而不单单是技术和标准问题。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易事,物联网的商用产业化还面临着哪些问题;产业链当如何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感知中国”的时代;作为产业链主导之一的运营该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物联网浪潮,又当如何避免“被管道化”的危险?针对这一系列问题,C114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业务解决方案部门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杉进行了对话,他又是如何看待物联网“次元年”开门局的呢? 

  物联网次元年面临诸多挑战 

  罗杉指出,去年8月份温总理的讲话,使得物联网概念红遍大江南北,2009年也可以看成物联网的元年。但物联网的应用却早已有之,“其实感应器是1999年开始启动,经过10年我们开始启动整个产业链。在由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三大层面组成的物联网架构中,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也阻碍了物联网的规模商用进程。” 


  图为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网络咨询及系统集成部门大中华区总经理 罗杉 

  首先是信息的采集,作为物联网最为底层的应用,信息采集感应器面临的是碎片化的行业市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信息承载使得终端形态各异。而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目前为止还缺乏感应器的相关标准。标准的缺失也增加了规模应用的成本,造成终端价格居高不下。 

  其次是信息的传输,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在对物联网业务进行承载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概率和统计复用的移动网需要面对的是时时在线的物联网业务承载,海量的低价值数据将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造成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另外,某些特殊行业的应用,其在QoS方面甚至会超过公众通信网。 

  第三是信息的处理,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基于集中式的处理,但物联网海量的数据应用肯定需要庞大的数据中心支持,这也不符合打造绿色通信网络的初衷。如何在本地化基础上做到信息的甄别处理,将分布式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的识别技术引入到物联网产业中。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面临的问题之外,困扰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还包括缺乏成熟的业务和商业模式。“如果产业链想成为市场行为和商业化,很重要一点就是大规模应用。第二,产业链现在还没有找到很有效的业务模式,产业链之间的定位不清楚,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 

  支招物联网发展 四大方向突围 

  针对物联网产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诺西给出自己的建议。 

  “政府的引导非常关键,我们已经错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大信息技术浪潮,作为第三波浪潮的物联网,我们肯定不能错过。”罗杉说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我们建议国家从环境建设、标准制定和政策扶持等层面对物联网产业给予支持。” 

  他特别强调了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尤其是感应器标准。“这是物联网的底层基础,现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四大联盟,他们都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标准,全球标准的缺失也给中国产业界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机遇。” 

  “第二是要努力发挥运营商的影响力,以运营商为龙头整合物联网产业链。”罗杉非常看好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作用。他认为,也只有运营商具备了这个条件,因为他们拥有雄厚的财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对诸多行业的深刻理解。“运营商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的话,这会大大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罗杉表示:“物联网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必要要在某些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诺西建议运营商从特殊行业和中小企业入手。”他所指的特殊行业是技术应用门槛相对较低,运营商对此领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中小企业则应用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金基础,难以自我发展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发展还需要借鉴互联网的模式,当所有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应用标准相对成熟,作为行业应用特色明显的物联网产业肯定会出现大量的虚拟运营商,这也是长尾小众市场特殊性决定的,产业链需要大规模的推动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诺辛可谓是未雨绸缪。 

  针对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特点,诺西的建议则是引入共性平台。“物联网各个应用之间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很强,终端和应用的耦合度也非常高,这就造成了每个应用的小众化,这两块不能解决,很难把整个产业做大。我们的建议在技术方面建议引进共性平台。” 

  “共性平台好处的显而易见:第一,可以更快地把应用的独立度降低,基本上所有的业务应用可以共用一个业务支撑平台;第二,可以把上下游打通,所有的标准跟兼容性可以通过共性平台来解决。计费、业务开通、行为管理、数据挖掘、过滤,这些都是共性平台所具备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