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支付未来需要想象力

作者:孙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10-05-26 08:39:12
摘要:虽然移动支付可能肇始于多年以前,但以三大运营商为首的运营商系统,以及以银联为首的金融体系两大阵营真正发力始于去年,近期中国移动对浦发银行的入股将移动支付的声势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虽然移动支付可能肇始于多年以前,但以三大运营商为首的运营商系统,以及以银联为首的金融体系两大阵营真正发力始于去年,近期中国移动对浦发银行的入股将移动支付的声势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移动支付上三大运营商和银联都有基于各自优势的不同技术道路,而这些技术上的争斗,所牵动的是背后的利益布局、长远博弈和产业想象力。

  现场支付是目前移动支付技术之争的焦点所在,为了解决现场支付中手机和POS机之间的通信问题,目前三种现场支付技术都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衍生出来:分别是NFC、SIM-Pass以及RF-SIM。其关键在于无线发射频率的差异和手机SIM卡的集成关系。

  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相关人士表示,银联支持的是工作在13.56MHz频率下的技术,其中包括NFC和SIM-Pass两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支持这两种技术。而RF-SIM技术由中国移动力推,采用了2.4GHz的通信频率。

  中移动的方案是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信息都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卡即可使用,从手机成本、业务控制角度来说是运营商的最佳选择。其关键是经过中移动的研发,可以很好地通过电池和金属材质的手机后盖,几乎所有手机都可很容易地使用。而其他技术做不到,都需要合适手机的配合。

  但这一技术的问题是RF-SIM的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因此重新更换与其适配的POS终端,需要较多成本。中国移动将为这些商家配置读卡器,目前每个读卡器的成本是3000元,而每个新型SIM卡的成本在50到100元,中国移动已经决定为此大规模投入进行推广。

  中国移动在无线支付环节不会得到任何提成,而且要负担前期SIM卡的推广成本以及为商铺提供读卡器的成本。而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离不开中国移动所提供的服务。

  而相比中移动,银联对商户拥有既有的影响力。银联的手机支付与银行卡的关联更强,可囊括大额支付在内所有银行网银功能,而中国移动从银行转账到手机卡有金额限制。

  事实上,运营商也都有多手准备,比如中国电信今年在上海南京路开展的移动支付就基于RF-SIM的技术,而中国移动在浙江则在试点SIM-Pass。

  而对于每天净利润超3亿元,去年年利润超1150亿元的中国移动来说,有更大的动力选择一个对用户控制力更强的方式。这样中移动不仅可以切入支付清算领域,而且其对用户信息资源的把握将更为有利。因为SIM卡本身就具备了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可以自动地结合其金融身份的验证,并整合信息。

  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物联网的有效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样的产业想象力,那么将无法理解移动支付的意义。

  手机卡集成公交卡、银行卡和钥匙等功能已经不算具备想象力,相比使用传统的塑料银行卡,你必须到一个物理场所“刷卡”。但如果使用手机,你可以走在路上,随时随地进行交易;你可以在开会听得无聊时,私下用手机从事金融交易,比如转账或购物,买彩票或是付账单等等。这就相当于将POS机和ATM机携带在身上,将POS机和ATM机的概念延伸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缝连接”概念。但这也只是移动支付在孤立地发挥支付作用。

  未来的产业想象图景在于移动支付成为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组成部分。比如你看到一个朋友带的手表很中意,想购买一块同样的,那么你可以将手机对准这块手表上附带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互联网可以自动完成购物搜索,从全球的购物网站上在几秒钟反馈找出价格最低的一个,然后你只要轻触几个按键,就可完成购物过程。而如果你的朋友想把手腕上的手表以二手价卖给你,你们只需要互相对碰手机,完成转账交易。

  当你在商场或者电脑前购物,小到香皂大到汽车,看到商品后,无需寻找购物员和收银台,只要将手机对准商品上的电子标签或者屏幕上的图像,就可进行实时购物比较搜索,找到全球电子商务中最便宜的同类商品,然后自主完成购物、转账、贷款等所需的相关金融服务。届时,用户的个体生活、无线通信和金融服务将无缝融合。

  如果没有这样的愿景,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在当下推动移动支付的真正价值。

  目前,物联网和移动支付都是中国移动的重点项目,而要将移动支付推进到物联网时代,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甚至融合,是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单独依靠银联或者某一个运营商都无法把这样的愿景变成产业现实。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