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3G智能卡是发展业务的有效平台——访中国电信集团个人客户事业部电信卡中心副经理蔡拥军

作者:胡强 杨志杰
来源:通信产业报
日期:2009-08-04 10:03:45
摘要:那么,3G时代,运营商移动通信智能卡的发展是否能够一帆风顺呢?未来,通信智能卡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呢?具体到CDMA网络的通信智能卡,这些问题又是怎样的?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个人客户事业部电信卡中心副经理蔡拥军。

   从去年10月1日首日运营CDMA业务,12月份实现189放号,今年4月16日实现3G正式放号,截至到目前,中国电信在全国已累计发行了4300多万张UIM卡,卡的类型也从最初的普通 UTK卡,到现在的国际双模卡、OTA卡、EVDO卡、双模EVDO卡和一卡双芯卡。毫无疑问,中国电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全网”时代。

    而与手机相比,移动通信智能卡具备了技术创新周期短、技术方式灵活、标准统一等特点,而且它能够被运营商完全掌握,可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

    那么,3G时代,运营商移动通信智能卡的发展是否能够一帆风顺呢?未来,通信智能卡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呢?具体到CDMA网络的通信智能卡,这些问题又是怎样的?中国电信接手C网业务后,其思路有着怎样的调整呢?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个人客户事业部电信卡中心副经理蔡拥军。 

    OTA是趋势

    您如何看待3G时代移动通信智能卡对中国电信的意义?

    蔡拥军:移动通信智能卡是客户使用移动业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影响着客户对业务的体验和感知,甚至比终端、网络更重要。得益于网络和OTA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电信3G智能卡将打造成为一个发展业务的有效平台。

    中国电信在智能卡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蔡拥军:2008年,中国电信接手C网业务后,与卡片生产商紧密协作,在短时间内推出了很多新产品。此前,中国联通C网智能卡的容量多为32K,去年中国电信推出了64K的UIM卡与128K的EVDO卡,即3G卡。此外,还推出了国际双模卡。卡的种类得到了极大丰富。

    最近,中国电信还推出了一个名为一卡双芯的产品,就是一张卡上两个芯片。一张芯片用来打电话,一张芯片用来上网。用户的所有费用都将计算到打电话的号码上。即用户的一个号码,既可以打电话,也可以上网,还可以使用IM、邮箱等业务。

    OTA(空中写卡)技术作为目前通信智能卡领域非常受追捧的一种技术,中国电信使用情况如何?

    蔡拥军:OTA是一种支持远程接入SIM卡数据的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对软件、应用进行更新,从而实现了运营商的“空中营业厅”概念,即用户不用到营业厅即可实现选号、充值以及开通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也已经开始定制可实现OTA业务的智能卡,并即将推出C网的OTA业务。已经做了端到端测试,现在主要进行的是机卡兼容的测试,因为很多老的 C网手机由于上市较早,并不支持OTA,中国电信还要对这些手机进行评估,以避免仓促推广OTA带来终端不支持的情况。

    丰富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电信发展移动通信智能卡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中国电信是如何解决的?

    蔡拥军:目前比较突出的大问题就是机卡兼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大量的测试。具体来说,一款新的卡片出来后,我们都会将以前三到五年内,市面上所有终端全部测试一遍。每次测试几百款,看哪几款终端不兼容,再评估这几款终端对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评估这些影响是偶发性问题,还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比如,一些问题通过软件升级就可以解决。而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会评估这款终端的存市量到底有多大。G网智能卡则不会面临这种问题。

    推动智能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延伸业务平台,目前M、G级智能卡已经面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卡上实现的业务还是比较少,这是为什么?

    蔡拥军:智能卡业务匮乏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业务创新的问题。换言之,就是目前用户对业务的接受程度依然不够。目前来看,移动通信除了语音业务之外最大的业务依然是短信。而除此之外,各运营商还是找不到一个被用户广泛认可的应用。所以说,发展智能卡业务关键还在于找到一个好的应用,抓住客户的需求,而这也是各运营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3G时代,业务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在智能卡上推广业务的空间有多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把更多的业务做到终端内还是智能卡上?

    蔡拥军:尽可能多地把业务做到智能卡内,是运营商所期望的一种理想状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把业务做在手机内和智能卡内的两种方式将会共存,而不会相互取代。而且即使是可以把所有业务都做到智能卡内,执行层面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在智能卡上做业务也面临着一定的瓶颈,那就是终端和卡的接口的数据交互能力。目前智能卡高速接口标准还未统一,而其统一也面临诸多因素困扰。进而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相比G网的智能卡,C网智能卡的成本是否会更高?

    蔡拥军:首先,UIM卡和SIM卡的研发成本差不多,但是UIM卡受到用户规模的限制,规模效益低于SIM卡,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要高。

    其次,制约UIM卡成本的另一个因素是,UIM卡里面有一个参数,叫UIMID,这个参数需要向国际组织去申请,申请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电信跟产业链厂商的合作情况如何?中国电信对产业链采用了哪些激励措施?

    蔡拥军:目前,中国电信在国内的合作伙伴共有14家。一般而言,中国电信会制定一个标准,然后与产业链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事实上是非常频繁的,其目的就是大家共同来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中国电信认为产业链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开放,彼此间要紧密协作。我们的业务是由产业链一起来探讨的,并不是由谁主导。

    因为开发一个好的业务出来,其工作不是一家企业就可以都承担的。一个好的业务写到菜单上,首先需要评估,这个具体的业务有什么要求。例如,有的业务对终端有要求,有的业务没有要求。同时,网络和后台都需要联动起来,才能推动业务的发展。

    中国电信对产业链厂商有哪些要求?

    蔡拥军:中国电信对自己的要求是,第一,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第二,不断丰富我们的卡上的业务。我们对厂商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加强合作,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终端不行了可以扔掉,可以不断地换新,但是UIM卡更新的频率就很低。业界预测,目前用户换终端的速率是6个月到2年,但是用户换一张UIM卡可能需要10年、15年的时间。因此,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