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支付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作者:小锁
来源:计世网
日期:2009-08-14 08:56:30
摘要: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由此也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由此也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移动支付技术的分类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进行付费的一种方式,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移动支付按照支付地点远近可分为近距离支付(又称F2F支付,即FacetoFace)和远距离支付。不同地点的支付,其技术实现方式也不相同。远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SMS、WAP、IVR、Kjava/BREW、USSD(UnstructuredSupplementaryServiceData,非结构化补充服务数据业务)等;近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红外、NFC(近距离非接触智能芯片)等。 

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过程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它主要是将用户的手机号和后台中用户的支付账号进行关联,从而来完成支付过程。虽然这种支付方式使用门槛很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繁琐复杂、无法即时支付等问题。 

  第二阶段则是基于WAP和JAVA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或WAP浏览器,通过GPRS或cdma20001x网络进行支付。这种方案既可以采用后台账户绑定模式,也可以采用在支付过程中记录账户信息的模式,如让用户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这种移动支付模式与第一代移动支付有同样的缺点,还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 

  在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两次升级,目前正在走向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一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RFSIM技术是将包括天线在内的RFID射频模块与传统SIM卡功能集成在一张SIM卡上,在实现普通SIM卡功能的同时也能通过射频模块完成各种移动支付。 

  从技术和应用上来讲,这三种支付方式仍然有优缺点。比如使用SIMpass不用更换手机,运营商项目启动的成本小,但是占用了用于OTA业务的C4/C8接口,只具备被动通信模式,不具点对点通信功能,而且产业链单薄。NFC具有工作稳定、支持主/被动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通信、支持高加密、高安全性、产业链完整等特点,但是用户需更换手机,推广成本高。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但是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已取得关键突破 

  前不久,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曾对外透露,中国移动自主提出的完全基于SIM卡的非接触技术解决方案,采用了安全可靠的技术,基于SIM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多应用的动态加载和数据的安全存储。该中心自主研发的RFID与SIM结合替代NFC技术的新型SIM卡目前已经取得成功,避免了将数亿部传统手机更换成NFC手机才能享用移动支付的高额投入,而是用SIM卡解决安全认证问题,用RFID解决短距离无线通信问题。这项技术是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只有中国有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