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潘利华:本土IC卡企业成长 应用走向深化

作者:潘利华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日期:2009-05-27 09:11:05
摘要:近年来,我国IC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IC卡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渗透到国民经济20多个部门、行业。IC卡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各行业的管理水平,方便百姓生活,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潘利华

  近年来,我国IC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IC卡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渗透到国民经济20多个部门、行业。IC卡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各行业的管理水平,方便百姓生活,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IC卡产业部门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恶化的情况下紧跟市场步伐,坚持规模化、效益化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方针,结合宏观调控措施,在面临海外出口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产业经济运行基本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促进了智能卡产业整体良好地运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IC卡产业规模面临调整产品销售趋向平缓

  据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对会员单位及其他产业部门的调查分析,2008年IC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3.35亿元,同比下降10%左右;IC卡读写机具全年销售收入约40亿元,其他产品配套全年销售收入约42亿元。整个产业销售约为156亿元,较上年度下降9%,产业规模呈现出调整的态势。

  IC卡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年销售达19.46亿张,下降2%;其中,移动电话卡继续成为IC卡的应用大户,全年采购量超过7亿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2008年基本换发完毕,累计换发了9.18亿张;公交卡和社保卡增长速度加快,主要是因为北京等城市公交卡的迅速发展和社保卡的再次升温;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出口出现下滑态势,全年出口总量约4亿多张。

  IC卡内需潜力逐渐形成应用不断深化 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等,对IC卡行业形成有力的促动作用。

  传统的应用领域不断加强,新的应用层出不穷。IC卡所具有的功能已经被产业部门最大化的开发利用,IC卡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现代社会信息化工具的作用。

  IC卡已经从一种应用延伸到了多种应用。如今的IC卡,已经被赋予集多种应用最佳的电子载体,系统内部的一卡多用,可以看到很多IC卡的影子;不同行业之间的应用、信息共享也可以看到IC卡的影子;区域间的应用,IC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

  应用的深化促进行业之间的合作。IC卡拉近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距离,更加快了应用相似行业间的合作。合作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促进了行业间的进步,也最大化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IC卡应用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升级换代阶段,原先逻辑加密卡所承担的角色正逐渐被CPU卡所替代,应用的需求、安全的考虑、多应用的整合加速了CPU卡应用的速度,如社保CPU卡的再次升温,非接触式CPU卡替代被攻破的逻辑加密卡的呼声日益强烈。

  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卡多用需求日益高涨

  自主研发的意识深入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历史,交学费的时代逐渐过去。不少企业主动到欧美发达国家寻求产品认证,邀请国际专家培训或咨询,将自己的产品拿到国外去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积极缩短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不少企业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此举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积累,促进技术不断更新,新产品会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双界面卡技术日益成熟。双界面卡再也不像过去几年那样高高在上,如今已经在不少对安全要求高、应用需求多的场合获得了良好的应用。非接触支付技术也不断成熟,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大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并推动实施,成为一股重要的推动力。

  读写机具形成规模,已经全面满足社会各界应用的需求,本土的机具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了跨国企业的份额。本土企业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研发队伍实力得到加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二代证项目启动为契机的中盾、华旭、华视等10家企业迅速成为读写机具行列的排头兵,联合国内一批如德卡等新型机具企业,促进了IC卡读写机具产业的壮大。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量日益增长,IC卡的应用环境也趋向于复杂化、多样化,IC卡的多功能应用成为未来智能卡技术发展的方向,推进IC卡“一卡多用”及“多功能卡”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智能卡是实现多种行业整合、资源共享最好的信息化工具。一卡多用的典型应用已经在我国部分城际公交领域展开,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的需要,使人们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一卡多用。

  IC卡产业链本土企业状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IC卡产业部门得以迅速发展,各个产业链条中已成长起来一批本土的企业,并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大唐微电子、华大、华虹、同方、复旦等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一直把安全作为智能卡产品的核心和重要属性之一,与COS(智能卡操作系统)厂家合作,在智能卡芯片和卡片COS两个层次,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包括围绕主流的攻击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相应的抗攻击措施,并在相关产品中加以应用,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国产芯片基础上开发的各种IC卡已经能满足各个行业标准的需求。

  国内微电子设计企业如华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已经进入0.18μm和0.13μm工艺。国产的IC卡芯片的产品线已经覆盖电信、社保、加油、交通、金融等接触卡和非接触卡的各种应用。

  同方微电子公司设计的非接触CPU卡芯片(可通过无线方式动态下载COS)已经成功应用于沈阳城市一卡通系统、京津高速铁路快通卡等项目中。

  上海复旦微电子设计的非接触CPU卡芯片支持建设事业IC卡的互联互通,已经在建设事业CPU卡的4个试点城市成功发卡并批量使用,并成功应用于身份识别、校园、水表和电表收费等各个领域。

  在接触卡应用方面,北京社会保障卡体现了安全性的新水平,既有国产算法,又有RSA硬件协处理器,在预中标的芯片中有华大电子和大唐微电子的产品。

  在生产企业中,东信和平、中电智能卡、上海中卡、航天金卡、海南太平洋、中安特、天津磁卡、上海伊诺尔、上海长丰等公司继续发展壮大,在非接触卡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