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撰文炮轰武汉长江隧道收费

作者:新京报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05-11 08:54:35
摘要:在桥隧设置非接触式射频卡进行识别和计费。我10年前到过新加坡,新加坡就是采用这种办法限制车辆进入闹市区。香港的海底隧道也是按次收费的。
叶青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最近一段时间,“武汉长江隧道将要收费”的消息让人大为吃惊,我和大多数武汉车主一样,数月前长江隧道通车的美好感觉荡然无存。 

  《武汉晚报》日前报道,《武汉市长江隧道拟9月开始收通行费》,理由是投资过大。长江隧道工程总投资约为22.56亿元,建设中有数亿元的资金缺口。为保证隧道顺利建成通车,去年长江隧道公司向银行贷款3亿元,以长江隧道通行费收费权按贷款比例进行质押担保。初定今年9月启动对通行长江隧道的车辆收取通行费。 

  可能是反对声一片,《长江商报》最近又作了报道,武汉市物价局表示,若要征收长江隧道通行费,必须先听证,听证通过并予以公示后才能征收。这个消息让人感觉到还存在不收隧道通行费的可能。因为,武汉目前是每辆轿车一年收费980元的路桥费,否则不让通过车辆年检。车主怒而无法。 

  关于公共工程收费的事,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用纳税人交的税,或者部分是纳税人交的税修的基础设施,反过来要使用者交使用费。在此,有四点不得不说。 

  账该怎么算?修隧道花了25亿多元钱,大家理解,虽然觉得不应该花这么多,但也没证据说有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很怀念“干干净净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周期长达4年、耗资9700万元的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后接受中央财政工作领导小组派员查账时,竟然只查出0.56元的误差,还是因为做账误差造成的! 

  政府要收费,往往从单个项目的成本———收益关系来算。其实,随着“桥隧经济”的发展,隧道两头的房地产开发、就业量增加、经济总量增长等,又何止是一年25亿多?如果没有武汉长江二桥,哪里会有现在的徐东商圈?政府增加了桥隧路的建设开支,也在之后增加了相关税费收入,这个账政府为什么不好好算算?把政府行为企业化,是违背市场经济准则的。而且,通过加强隧道管理,隧道运营成本是可以降低的,比如在凌晨1-5点之间车辆大幅度减少,隧道就可以不开放。这也是国际惯例。 

  谁为老百姓算账?隧道的钱一分一厘都算得很清楚,可谁又会站在老百姓立场上算账?不管过不过江,一律一年收费980元,否则不让你的车年检。这是典型的“霸王条款”。车主尽管人多,还是弱势群体。我自己一个月最多过三次江。 

  修长江隧道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收费吗?武汉修长江隧道是为了减轻一桥、二桥的压力,如果要收费,走一桥二桥的车依然会越来越多。隧道收费势必造成隧道两头堵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干什么?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老百姓不愿干、干不了、不能干的事,政府来干,包括修路修桥。路桥隧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它的投入可以计算出来,它的收益是无法计算的,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路桥隧。如果收费,不仅使用效率降低,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肯定要转化为收费管理人员的工资,而国家正在逐步取消非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不应该重蹈覆辙。 

  因此,我希望隧道不要收费,免得成为沿江城市市民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料,免得成为公共管理课堂上的一个案例。有两个改革思路: 

  一是隧道免费,并在一定时期内保留“980”年费,逐步降低,最后取消。如果江城、桥城武汉没有了过桥费,那将是非常好的一张招商引资的名牌。二是取消路桥费,在桥隧设置非接触式射频卡进行识别和计费。我10年前到过新加坡,新加坡就是采用这种办法限制车辆进入闹市区。香港的海底隧道也是按次收费的。总之,要辩证地看基础工程的收费问题,很多问题不是通过收费一种方式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