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魏凤:物流RFID应用要从“点”突破

作者:徐英东
来源:RFID中国网
日期:2009-02-24 09:26:51
摘要:RFID中国网总编访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

   身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魏凤主任从事物流RFID应用研究已经多年。物流RFID应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在人们看来物流是最能彰显RFID价值的,是最能够产生RFID应用规模效应的。所以,人们一直期盼RFID在物流上能率先有一个大的突破。然而,几年过去了,物流RFID应用似乎并没有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蓬勃发展。那么,物流RFID应用存在哪些瓶颈,到底该如何发展呢?让我们在这里共同分享一下魏凤主任的观点吧。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

   本文的访谈对象是: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文章作者是RFID中国网总编

    精彩观点:
    1、现在很多人有一种困惑,不知道RFID在物流中,究竟应该从哪方面着手。我认为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应采取 “以点带面”的策略。先从一个点做起,逐渐形成有辐射性地规模应用,将RFID的价值实际地彰显出来,通过这样点的应用产生宣传和示范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够务实推进。我认为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不是以面扣点,而应该是“以点带面”的发展。
   2、我认为标准是制约中国RFID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是,单纯讲标准是没有用的,必须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应用说标准才有价值。在标准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性标准,包括编码标准,通讯频率标准、一些管理规范等等,这些基础性标准一定要先行,由国家统筹规划,设定专门部门研究,持续不断地去研究、深化这些基础性标准体系。 第二个层次是应用相关的标准。制定的原则必须结合某一纵向具体应用。以物流来讲,泛泛谈物流标准没有意义,一定要谈物流什么什么的标准,必须有针对性,而针对性一定是一个纵向应用的需求,而不是横向、面上的概念。例如,全国驾乘人员管理,全国配送中心管理等等,这些应用都有各自共性的特点,可以围绕这些共性做出相应标准和技术方案。所以,应用标准是和具体需求紧密关联的。
    3 、RFID产业要快速发展应该和应用密切互动,在做技术产品与方案研发时,一定要找准一个行业作为立足点,针对这一行业特定的普遍性需求,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相应产品与解决方案。要抓点,做小而精,不一定要做大而全。作为行业应用方,需要针对自身特定需求,经过综合归纳,给产业提出需求规范,使产业能够针对行业综合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特定产品。我认为这样一种产业与应用的互动,将非常有助于中国RFID市场的快速推进。

    徐东英:现在交通行业RFID应用特别引人关注,您能介绍一下这几年交通行业在RFID方面发展的进程吗? 
    魏凤:交通行业从交通部、省交通厅到一些交通骨干企业目前都非常重视并在积极推进RFID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这种推进的体现并不是靠喊什么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务实带动。目前,交通行业在各个层面都已开展了一些RFID应用的试验、示范性项目。
    例如,2008年交通部重点试点工程:船员IC卡工程,要求所有船员均要佩戴IC卡证件上岗,总计已发放十几万张卡。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做示范工程,近期已有几条线开通,当北京、广东等地示范运行成功后,这一项目未来的推广会是全国各个省交通厅同时推进,力度会很大。另外,在一些港口的货物装卸和货物运输相关的RFID示范性工程,目前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集装箱运输、货物车辆管理、机场货运等等,都会是未来RFID应用的广阔领域。
    为了推进交通行业RFID的发展,交通部正在启动一个“交通行业发展IC卡及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课题,这一个课题预计2009年6月份完成,其成果将为交通行业RFID应用的发展提出一个系统性的总体框架结构和指导方针。
    总之,我认为:目前RFID在交通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试点、示范性阶段,未来交通行业很多方面都非常需要RFID技术,RFID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徐东英:物流RFID应用一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但物流的概念又很大,您是怎样看待物流的呢?您所负责的物流工程中心主要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魏凤:我所负责的物流工程中心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基于智能交通、一体化交通范畴,研究物流方方面面的需求,制定物流相关发展规划、进行标准制定、政策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我认为物流,并不是指运输、搬运、仓储等某一个或某几个单独环节,真正的物流是要把这些分散的作业环节,通过系统性整合,形成一体化运营的系统。物流是一种运营,一种整合,一种整合一体化后管理的手段。因此物流也有自身的产业链,有为物流进行技术支持的公司,有为物流提供运营的各环节企业,如运输、仓储、分捡服务等等。把这些环节衔接起来,就是物流产业。
     物流要实现的目标是一体化运营。要实现这一目标,物流各环节必须有相应技术手段的支撑。例如,从甲地到乙地,要想使货运很顺畅地流转起来,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货运管理就难以顺畅实现。目前,物流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各环节信息化基础均比较薄弱,所以,物流一体化运营目标难以实现。目前对于物流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有效突破口,提升各环节基础信息化水平,只有当物流各环节的基础信息化水平全面得到提升,才能够真正实施物流间系统与系统的整合、衔接,协同与优化,才能够真正使物流产生高效、低成本、社会化的影响力,实现物流一体化高效运营的目标。

    徐东英: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在中国推动物流RFID的应用,会不会很艰难?   
     魏凤: 我不认为是很艰难,但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物流各个环节是一个链的关系,配送中心效率提升了,仓储环节的效率有没有提升?运输过程中的效率是否提升?等等,只有各环节效率都提升,同时,运营衔接做好,协调管理做好,整个物流链条的效益才能够显现出来。要想实现物流一体化运营的目标,就需要有多项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信息的互联互通,需要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和发展。而对于物流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RFID仅仅是物流多项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当中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对物品进行标识和自动采集信息。所以,不是说把每个物品贴上电子标签,就可以提升物流效率。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家才觉得物流RFID的应用推进才比较难。但我认为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FID技术给物流提供了更快速的信息识别和信息采集的手段,对物流系统化的建立和对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是物流一体化运营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应用RFID,一定会使物流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了。RFID在物流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产业界、应用行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困惑,不知道RFID在物流中,究竟应该从哪方面着手。我认为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应采取 “以点带面”的策略。先从一个点做起,逐渐形成有辐射性地规模应用,将RFID的价值实际地彰显出来,通过这样点的应用产生宣传和示范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够务实推进。我认为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不是以面扣点,而应该是“以点带面”的发展。

    徐东英:根据您现在的研究,有没有找到“以点带面”发展策略中的这样的“点”呢?    
    魏凤:针对物流链中RFID的应用,交通领域已经有些试点在做了。例如,有些配送中心已经在应用RFID进行分捡,物品追踪等等,但总体而言,目前,物流中的一些试点还仅仅处于闭环的小规模应用阶段。对于物流中点的突破,我认为应该从一些很有共性特点的方面来突破,例如,交通领域中货运管理、机场行李分捡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比较有共性的RFID应用,可以提炼出有共性的技术需求。我认为:如果能够对一个个纵向、有代表性的应用做好技术需求和标准规范,让产业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方案,整个物流链的RFID应用就会稳步发展,取得突破。
    从物流的需要并结合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认为:口岸是国际道路运输的一个重要环节。口岸管理目前无论是从监管需要、防伪需要、货物跟综管理等等方面,都存在迫切需求。所以,我们准备把RFID在路陆口岸管理和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目前我们中心已经在做一系列相关工作。

    徐东英:物流是RFID应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您认为物流RFID应用采用的技术方向是低频、高频、还是超高频?     
    魏凤:对于物流RFID应用的技术方向, 我个人认为:由于物流是涉及到多环节、多层次的应用,所以,物流RFID的技术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采用什么频段产品的技术方案应取决于特定的需求环节,也许在同一个物流链里面,某一个环节会用高频,某一个环节会用超高频,某一个环节还会用到微波。在物流整个系统建设方面,采用什么频段的产品,完全是由不同应用特点的需要所决定的。
    如果仅仅说物流RFID就要用超高频,这个观点我认为并不准确,例如,人员管理一定要用超高频的吗?我认为不一定,为什么不能用高频呢?车辆管理一定要用超高频吗?为什么不能用微波?物流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的时候需要短、近距离的,有的时候是长距离的。RFID技术本身也是多频段的,有一个最佳组合和选择的优势。所以物流RFID的技术方案,一定要结合具体应用需求来选择,不能讲“物流一定是要用超高频”,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是不专业的。

    徐东英:从您一个行业用户的角度来看中国RFID产业链的现状,您认为中国RFID产业链现在成熟了吗?    
    魏凤:我认为现在中国RFID产业还很小,虽然,目前国内RFID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品研发实力,但是,即使某些带头的企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产业规模等方面与国外一些大的公司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中国RFID产业要想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首先,从基础技术层面,例如,芯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与芯片相结合的天线设计、以及标签封装工艺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苦练内功。 其二,在软件方面,需要进行技术深层次的研发,整体上需要有一个系统性地提升。其三:在产业服务端面,目前有效的、科学的产品测试手段并不齐备,不具备专业化。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产业层面要想有效支撑应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不论是RFID产品还是方案,目前存在着在技术的开发和挖掘上缺乏针对性,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够高,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RFID产业要快速发展应该和应用密切互动,在做技术产品与方案研发时,一定要找准一个行业作为立足点,针对这一行业特定的普遍性需求,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相应产品与解决方案。要抓点,做小而精,不一定要做大而全。作为行业应用方,需要针对自身特定需求,经过综合归纳,给产业提出需求规范,使产业能够针对行业综合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特定产品。我认为这样一种产业与应用的互动,将非常有助于中国RFID市场的快速推进。

    徐东英:站在应用的角度,您认为标准是制约中国RFID发展的瓶颈吗?    
    魏凤:我认为标准是制约中国RFID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是,单纯讲标准是没有用的,必须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应用说标准才有价值。在标准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性标准,包括编码标准,通讯频率标准、一些管理规范等等,这些基础性标准一定要先行,由国家统筹规划,设定专门部门研究,持续不断地去研究、深化这些基础性标准体系。 
    第二个层次是应用相关的标准。制定的原则必须结合某一纵向具体应用。以物流来讲,泛泛谈物流标准没有意义,一定要谈物流什么什么的标准,必须有针对性,而针对性一定是一个纵向应用的需求,而不是横向、面上的概念。例如,全国驾乘人员管理,全国配送中心管理等等,这些应用都有各自共性的特点,可以围绕这些共性做出相应标准和技术方案。所以,应用标准是和具体需求紧密关联的。
    在标准制定方面,目前我们中心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承担的 “RFID电子编码体系研究及注册机制的研究”的课题,就是在交通部支持下的一个应用基础标准的课题。这个课题的任务是要建设一个交通行业电子编码基础服务平台,形成RFID在交通行业应用的一个基础管理平台。
     总之,我们国家自身是一个拥有巨大需求的RFID应用市场,所以,制定自己的标准体系,应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从国家层面要抓好基础标准制定工作,从应用层面要制定好具体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规范,这样建成的一个标准体系,一定会极大地促进中国RFID产业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通过和魏凤主任的交流,笔者感到产业与应用的密切互动,是推进中国RFID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交通行业RFID应用刚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未来将有着巨大的空间。而谁能把握住这一机会,关键将取决于能否和用户建立起深层次互动关系,能否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高水平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在当今RFID市场上,做小而精,不做大而全,看来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