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京:300万头家畜配“数字身份证”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09-12-16 08:36:09
摘要:一张IC卡、一个形似手机的识读器,再加上一支新型耳标,就能记录下一头家畜从出生到屠宰各个养殖环节的信息,并上传到网络保存以备随时追查,相当于给家畜办了一张“数字身份证”。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截至目前本市存栏的近300万头家畜,都有了这样的“数字身份证”。
  一张IC卡、一个形似手机的识读器,再加上一支新型耳标,就能记录下一头家畜从出生到屠宰各个养殖环节的信息,并上传到网络保存以备随时追查,相当于给家畜办了一张“数字身份证”。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截至目前本市存栏的近300万头家畜,都有了这样的“数字身份证”。 

  每个家畜耳标上的编码都是唯一的,这就决定了“数字身份证”的唯一性。动物检疫员只需将IC卡插入识读器,像刷卡一样在牲畜的耳标旁一刷,该牲畜的饲养地、饲养人、每次防疫的情况等,便全部显示在了识读器上,将本次检疫的信息更新后,再按动传输键,几秒钟的工夫,这些信息就“飞”到了农业部及市农业局的数据库里。 

  经过分类合并,这样的数据如今已存储了近15万条,涉及全市各个养殖场区的287万余头牲畜,涵盖防疫、检疫、监督各个环节。“以前都是手写防疫档案,防疫员不可能对几万头猪、羊进行完备的信息记录。如果畜产品出现问题,就得从一大本一大本的信息记录簿里‘大海捞针’,往往会因此贻误控制、消灭险情的最佳时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全市上千名基层检疫员,人手一台识读器,通过电子数据,不出几分钟就能准确查出牲畜的出产地和责任人。 

  即使牲畜进了屠宰场,这些数据依旧跟随,直到其进入农贸市场、各大超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市场的进货记录和牲畜的“数字身份证”一对照,照样能够很快溯源。 

  每头新饲养的牲畜都要佩戴新耳标,形成新的“数字身份证”。截至目前,本市已累计发放耳标近800万枚。耳标中的识别信息,全由国家统一发放。信息不匹配,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检验检疫、屠宰上市。这也使得企图仿制、假冒动物检疫合格证的不法商贩,没了用武之地。 

  链接 “数字身份证”信息采集流程 

  ■农业部及市农业局的数据库首先储存大量代码,每个代码对应一头牲畜。 

  ■各区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检疫部门,派出检疫员在各大养殖场职守,及时给每头新增牲畜打上附有代码的耳标,并将每头牲畜的出生地、当前健康状况等信息,通过识读器与代码绑定,上传到数据库中。 

  ■牲畜每天所吃饲料,如果生病所吃的药物、剂量,都由检疫员记录整理,通过识读器上传到数据库。 

  ■每隔几个月,检疫员要针对牲畜常见的流行病等做专项摸排调查。同样将记录结果上传数据库。 

  ■牲畜出栏前的一段时间,为减少体内毒素残留,不得再吃药物―称为“休药期”。检疫员会在“休药期”间,随时观察牲畜的状况,把每个异常情况记录并上传,直到牲畜进入屠宰厂。 

  ■合格的牲畜进入屠宰场,由驻屠宰场责任人记录牲畜的来源、批次。驻屠宰场的检疫员,如在屠宰过程中发现牲畜肉质有异常,可根据记录查到代码,追溯到产地及出栏前的检疫员,并将情况反馈给动物检疫部门及相关养殖场,重新检查该场出栏的牲畜。 

  ■检查全部合格的牲畜肉制品,再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