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最大亮点是以机器应用替代人的某些作用

作者:通信信息报 陈丽容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9-11-02 17:36:25
摘要:物联网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有其必然性的。因为相比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方向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的核心是“媒体+应用平台”,而物联网则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对一些物品和设备的监控或运营监测,实现一些终端到终端或者设备到设备的信息交互(比如基于RFID的支付、信息确认等)。
最近,“物联网”这个高科技名词红遍大江南北,成为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词汇,业内人士声称,物联网将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那么,物联网究竟为何物? 

  韩国通信委员会日前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并确立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今年8月7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就曾提出要把物联网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那么,物联网究竟为何物,它为何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它将为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针对此类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电信专家邓中元。 

  记者:通俗地讲,物联网是什么,它为何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相比,它带来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邓中元: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国外应用比较多的是M2M业务,比如沃达丰、NTT Docomo等运营商,都已经有一定的业务推出,其基本的服务思路是,依靠移动通信网络和一些配合技术来提高安全监控、远程抄表、偏远地区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物流定位跟踪、移动支付等服务。 

  物联网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有其必然性的。因为相比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方向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的核心是“媒体+应用平台”,而物联网则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对一些物品和设备的监控或运营监测,实现一些终端到终端或者设备到设备的信息交互(比如基于RFID的支付、信息确认等)。 

  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核心是将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一种工具,主要目标是提高对设备终端动态信息的掌控力,或者对于业务服务流程的自动化改进。 

  所以,物联网带来的冲击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拓展了通信信息服务市场的范围,创造了全新的市场。 

  第二,物联网的有效使用,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减少人力的使用,对于高劳动密集型的一些产业的运作模式会构成冲击(比如远程抄表的实施,会使得水电等服务行业的人员需求大面积减少,最终形成基于一个数据获取中心的大范围自动抄表体系,这将会完整地颠覆之前的水电行业运营模式的)。 

  第三,物联网的良好实施,可以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尤其在支付和信息交互方面,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效率。 

  记者:物联网将为普通百姓生活带来多大变化?物联网多久可以走进人们的生活? 

  邓中元:物联网的作用首先是对于一些企业或者服务机构,帮助其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模式,改变服务流程等。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则是建立在企事业或者服务机构有效应用物联网的基础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联网的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的体现方向,因此对百姓生活的改变也只是它的一部分,这可从与百姓关联性较强的一些应用来看,比如射频支付、远程抄表、家庭安全监控等应用。从国内现实来看,实际上已经有一些物联网相关的应用被运营商或者其他的服务厂商所推动,也正在被普通百姓所使用,虽然目前它的使用深度和广度还很小,但也说明了,物联网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只是爆发性的发展需要同社会的需求、企业服务机构的需求等关联到一起,并且也要考虑到一些成本的问题。 

  因而,我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涉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辅助类应用,其本质是以自动化的机器应用来替代人的某些作用。这样子的发展需要考虑技术因素、成本因素、社会因素(比如远程抄表有可能导致水电企业的抄表工大量失业)等,是需要长期的探索和逐步的发展。就目前来看,物联网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更多的是需要服务机构如何依靠这些技术推出应用模式的问题,当应用模式解决以后,再协调好社会和成本的问题,物联网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看,它的发展应该需要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而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在十年之内是有希望的。 

  记者:发展物联网需要哪些条件,关键点是什么? 

  邓中元:第一,需要持续的技术改进,以及在技术提升基础之上的成本压缩;第二,需要针对不同的技术设计比较好的应用模式; 第三,在应用中要有效地结合企业需求和社会的基本情况,不能想当然地推进应用。 

  其中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应用模式的设计,这个模式设计的过程,本身就包括了对技术应用能力的深入挖掘以及对于用户需求和其他影响因素的深层次思考,良好的模式设计是可以达到推动技术更早应用的效果。第二个关键点则是在技术之上的成本控制问题,成本问题的解决一直都是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重要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