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电子系统设计论坛探讨信息产业创新之路

作者:向农
来源:电子工程世界网
日期:2009-11-16 17:29:37
摘要:10月30日,“首届电子系统设计主管论坛”在深圳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举行。芯片企业、系统厂商的设计主管、IDH的设计主管,大家齐聚一堂,就电子系统设计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0月30日,“首届电子系统设计主管论坛”在深圳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举行。该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深圳电子学会、EEWORLD电子工程世界网(www.eeworld.com.cn)承办、深圳南山科技事务所协办。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深圳电子学会理事长杨淑雯教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孟彪等多位技术主管参加了本次论坛。芯片企业、系统厂商的设计主管、IDH的设计主管,大家齐聚一堂,就电子系统设计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的召开正值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一年后。中国是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的大国,2008年产业总值超过6万亿,占全国GDP的5%(全球的平均水平为3~4%),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我国支柱性、先导性,同时也是基础性、战略性的一个产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并不是一个强国,尤其是此次金融海啸的发生,使产业内部的一些矛盾更加凸显出来,比如研发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指出,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光荣,而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电子系统设计主管的肩上。把电子系统设计主管作为会议主体,在当前中国的研讨会中不多见,举办这样的论坛是抓住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步的核心。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一: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


    “这次会议开创了电子系统设计主管讨论的先河。”林秘书长提出,这样的探讨从小处而言,有助于参加会议的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全局来看,这样的一种讨论和氛围,对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意义非常大。希望这样的会议从深圳开始,很快地扩展到其他一些区域,中国从整体上能形成电子系统设计创新的大环境。 

    林秘书长认为,电子系统设计创新在方法上要抓住两个根本点:一是对市场、用户的现实或潜在需求要有很强的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二是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对新兴技术的快速应用。除此之外,还需要设计主管相互间多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从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群体性的进步和创新的氛围。

    深圳电子学会理事长杨淑雯教授提到从IDH开始,全球都投入了创新潮中。中国的电子设计公司在手机、上网本等产品上表现出了突出的创造性,促进了相应的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使整个产业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二:深圳电子学会理事长杨淑雯


    在随后的交流当中,Xilinx公司亚太区市场营销及应用工程部总监张宇清为在场的设计主管们讲述了“FPGA可编程逻辑芯片如何帮助中国创新”。时值FPGA发明25周年,市场(不断细分)、成本(ASIC定制芯片、ASSP标准芯片的NRE成本加速攀升)和资金三个推动力正在推动FPGA成为主流芯片。除手机外,FPGA已被绝大多数行业所采用,通讯、计算机、工控、航天航空、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都能够找到FPGA的身影。而Xilinx公司目标设计平台的推出,可以减少FPGA开发工程师的开发时间和复杂度。FPGA实际上是一个平台,中国工程师在其上进行的所有创新设计、IP和开发资源,都属于自己这样一个开发平台将会推动国内的工程师不断创新、研发。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三:Xilinx公司亚太区市场营销及应用工程部总监张宇清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孟彪笑称,系统厂商从不做IC到重新做IC,是被逼的。到3G后,标准不停地变,没有合适的芯片可用。通讯设备可以说是用IC堆起来的,IC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信号处理过程,整个IC的用量是在不断增长的,DSP和FPGA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讯芯片的“山寨化”是一定的,因为芯片的先期成本越来越高,如何能把量做上去,联发科树立了榜样,SoC其实就是山寨化的一个过程。功耗、新工艺的价格成为制约,DSP和FPGA是现在用的,至于之后是否设计成ASIC,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量。当4G后,依然觉得芯片的逻辑门不够多,速度不够快,因此多核、矢量处理器是趋势。多模多制式是不可避免,所以一定要实现软件无线电。成熟的市场还是用ASIC,但不成熟的市场还是用FPGA、DSP、DSP+FPGA。虽然有各种困难,作为21世纪的电子企业,如果不掌握IC,肯定没有发展前途。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孟彪 


    针对目前关注度极高的物联网,论坛也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赖晓铮说,物联网是国际电联“Any time, Any place, Any thing”目标的第三步,主要包含的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智能识能系统。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集装箱、智能建筑、工业基础设施监控、环保等,需要关注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节点的电池技术,另一个则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历史相对较长,应用范围较广,但此前遭遇不少问题,赖晓铮认为,解决之道是在移动终端集成RFID功能,这样手机的应用就可以扩展到数字家庭、智能家居等领域。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五: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赖晓铮


    深圳市远望谷公司技术总监武岳山提到,物联网包括物、网、人的需要三个因素,物的信息一定要转换为数据才能上网,通过网来满足人的需要。在物联网的这个大概念之下,RFID是一个具体的信息采集的技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RFID的应用一是二代身份证,另外则是铁路的抄车号。从技术到需求的转换,关键取决于五点:1.识别的距离;2.误别的速度;3.标签里存储的数据量;4.识别区域内需识别的标签数量;5.在无接触的情况下信息的改写。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六:深圳市远望谷公司技术总监武岳山


    RFID目前还是以广义物流为最大的应用。从人工识别、条码识别、无源的标签识别、有源的标签识别,再加上实时定位、GPS定位,这些基本技术集合起来,如果不计成本,可以构建一个物联网的要素。物联网从哪些地方一点点落地,是个大问题。

    中国企业产品的差异化为什么如此严重?深圳力合微电子公司总经理刘鲲博士从芯片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从芯片到终端,再到系统,这样一个设计链其实也构成了一条创新链,产品创新其实可以体现在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本来这三部分应该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来做,但由于现在芯片供应商触角不断向下延伸,不但提供芯片,还要提供完整的参考设计。现在大部分系统厂商都不做任何改动,将方案直接加外壳,就变成了产品,这样必然导致同质化。解决之道唯有系统企业对芯片不要采取完全的“拿来主义”。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七:深圳力合微电子公司总经理刘鲲博士


    在互动讨论环节,20余家企业负责人、技术主管等进行了精彩发言,对电子设计产业如何整合资源、共同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改变山寨现象等,做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较好思路。

    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电子设计联盟”成立的消息。很多代表的发言很具创新性,对“电子设计联盟”的工作开展有较强的操作性。

    在整整一天的交流当中,与会的设计主管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一起分享了电子设计中的经验体会、探讨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为我国信息企业充分利用全球核心技术、专利等战略资源带来机遇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发展核心研发创新能力是改变以往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时,这样的讨论与交流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