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抢先机向高端创新战略蓝图现--“十一五”规划第一年部分重大项目阶段成果速览

作者:林莉君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08-01-09 11:52:30
摘要:“十一五”规划第一年部分重大项目阶段成果速览 .
     高性能计算机保障信息领域话语权  

  信息技术领域是世界科技大国竞争的主力战场,高性能计算机是信息领域的一面旗帜。为了提高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国际地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  

  由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参与,使项目在存储壁垒、功耗壁垒、I/O壁垒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国家网格结点数量从8个增加到10个,支持了近千个用户的使用,阶段性成果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百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有望在今年问世。  

  到“十一五”末,我国将研制出具有自主关键技术的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使高效能计算机的研究、制造水平达到世界第三。  

  射频识别给物品一个“身份证”   

  “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中的研发成果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超市里,顾客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走过款台,所有货品价格自动扫描并从卡中划账。这是射频技术未来应用的一个场景。  

  射频识别标签用于物流,可以给每个物品一个“身份证”,便于识别和跟踪;也可用于大型运动会门票,实现人员的大流量、快速通过。  

  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动态跟踪与信息共享,在公共安全、生产管理和控制、现代物流、交通管理、人员管理、食品药品管理、防伪管理以及在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重大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十一五”863计划“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启动以来,上海复旦微电子公司开发的超高频标签芯片已成功应用于2007年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身份识别系统中;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危险品———气瓶、烟花爆竹两项安全追踪和溯源管理软件及应用系统,已在上海市200万液化气气瓶上应用;2007年度射频识别标签集成实现产值3300万,创汇500多万。  

  目前,我国正在组织实施京沪穗邮政速递总包的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积极参加万国邮的活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节能汽车突破汽车发展能源瓶颈  

  受石油涨价、能源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汽车行业纷纷着力于节能环保这一当今汽车技术竞争的焦点。  

  在“十一五”时期投资11亿元启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此举加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应用的步伐。  

  目前我国纯电动客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批量出口国外;混合动力汽车部分车型已通过国家产品认证,开始小批量产业化;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在2007年“必比登”国际清洁汽车挑战赛上完成了拉力赛、性能测试等全部赛程,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25辆燃料电池汽车、110辆混合动力汽车、50辆纯电动客车和320辆纯电动场地车将亮相今年奥运会,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提供服务。  

  大气污染防治为城市建立清洁屏障  

  重点城市群日趋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资助力度最大的大气污染科技研发项目。  

  科技部与广东省政府已确认建立省部合作机制,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气象数据、大气排放源清单、人口分布、植被类型、土壤湿度等专题资料,相关数据库已基本建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多源卫星遥感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技术取得突破;研发了中小锅炉NOx控制技术,建立了SNCR和燃烧优化脱硝模型并进行了炉内脱硝过程的数值模拟;同香港环境局、香港环保署进行了技术交流,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开展区域协调和联合控制的进程。  

  这一系列成果为今后10—15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防止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提供了技术和实践支撑。  

  钻井技术与装备提升石油钻井行业竞争力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加快了陆上油气资源领域钻井技术创新的步伐。  

  “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瞄准了世界先进钻井技术发展方向,重点突破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膨胀管、自动垂直钻井、超深井钻井、万米深井钻探装备、气体钻井、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套管钻井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  

  去年11月,我国油气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石油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该项技术和产品的公司;12000米钻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成功完成了自动垂直钻井下井样机的设计、型式试验和加工制造;创新设计的增压机机组旁通平衡压比结构、三环可调弹簧力气阀等获国家专利;完成了70MPa测井防喷系统研制,开发出整套欠平衡测井井口装备等阶段性成果,提升了我国石油钻井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多联产示范工程为“绿色煤电”打下基础  

  为了促进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科技部将“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IGCC)”列为“十一五”重大项目。项目将在“十一五”末期建成三座具有不同技术和区域特点的120MWe-200MWe级IGCC电站;两套不同技术路线的煤间接液化油电联产系统。  

  2007年度共申请专利31项,发表论文108篇。千吨级水煤浆气化装置已在国内推广应用近15套;干煤粉气化技术已确定的应用用户近5家;与国外同步研发、示范的IGCC气化技术———粉煤加压密相输运床气化技术有望成为经过工业验证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技术。目前正在进行40MW级和130MW级低污染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技术研发,并将在项目多座示范工程中得到验证与示范;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将分别在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基地建设的两座20—100万吨级的油电联产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南海油气勘探突破深水采油关键技术  

  为满足我国深水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大需求,使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项目围绕着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以及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和海水等资源利用方面,以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目标。  

  2007年度项目组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论文被EI、SCI、ISPT收录32篇;海洋深水试验池正在进行各项大型设备安装调试,将于2008年6月投入使用;“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采集、处理技术和装备,已完成工程样机,进入集成测试及应用试验阶段;深水海域重、磁、震联合采集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完成2008年度海试计划及其1200公里的试验测线的采集技术设计;完成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方案、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部分研究技术已应用于我国第一艘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  

  功能基因研究加快获得动植物基因产权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提供重要基础,已成为农业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  

  “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以水稻和家蚕为支持重点,同时支持有较好研究基础的主要动植物,以获得一大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产权为主要目标,系统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主要动植物品种改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生态、安全”发展目标提供基因资源和知识基础。  

  目前,项目组已克隆新基因200多个,为主要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和分子育种材料。使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形成了明显优势;克隆验证了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和调控因子,为水稻优良性状的多基因聚合及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应用芯片技术建立了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同时开展了第3、4染色体功能基因突变体的收集和系统鉴定;开展了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番茄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的构建,对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进行克隆验证;建立了家蚕和家鸡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克隆了与家蚕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分子免疫相关以及与鸡的生长、品质、抗性、繁殖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  

  项目将在5年内克隆新基因和调控因子1700个以上,申请基因(含调控因子)专利45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篇以上。  

  干细胞研究让再生医学造福人类  

  为使我国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以替代、修复或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再生医学”为主线,以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组织工程技术与产品的研制、组织器官代用品研发和灵长类动物模型与安全性评价平台为研究重点,以治疗性克隆进入临床应用、建立胚胎和成体干细胞库、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组织工程产品及组织器官代用品为突破口展开科研攻关。  

  第四军医大学承担的组织工程皮肤研制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我国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注册证书(国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3461110号)———组织工程皮肤(商品名:安体肤),标志着我国组织工程产品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是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开发和研制了三种新型防钙化无支架瓣膜产品,无支架牛心包带瓣管道和无支架牛颈静脉管道两种产品已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和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全性能检测,提前达到可以在临床试用的阶段,目前正在准备临床试用;针对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主要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建立了胚胎干细胞和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体外扩增、定向诱导分化等系列技术,20余篇研究论文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申请10余项国家专利,并已获得3项专利授权;3项干细胞治疗产品获得SFDA临床试验批文,即将开始I/II期临床试验。  

  半导体技术在照明革命中抢占制高点  

  半导体光源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节能、环保和安全等特点,用它代替白炽灯、荧光灯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半导体照明产业属于光电子产业领域。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突破和蓝、绿、白光发光二极管的问世,半导体技术在引发微电子革命之后,又在孕育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照明革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相继推出半导体照明计划,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在探索性、前沿性材料生长和器件部分关键技术  

  取得突破,部分核心技术突破的苗头已经显现。  

  目前,国内已首次成功生长出直径3英寸的SiC单晶,外延片上进行电致发光试验已得到蓝光输出;以企业为主体的100流明/瓦LED制造技术开发进展较快,特别是在图形衬底制备及外延生长、垂直结构LED芯片制备(衬底剥离和芯片黏接)技术、通过粗化提高光萃取效率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推出功率型Si衬底LED芯片产品,已超过课题阶段任务目标;半导体照明公共研发平台取得阶段性进展,批量生产的白光LED发光效率最高为68lm/W(@350mA、3.21V),处于国内高端水平,达到韩国、台湾地区产业化先进水平,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大应用和规模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进展顺利,42英寸采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样机,已经展出,奥运两大场馆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5万平方米的LED景观照明工程已完成3轮现场试验;目前已制定行业标准3项,正在研究制定6项国家标准和10余项行业标准。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产业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中确定的重点任务,863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启动了30个重大项目,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些项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坚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