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超级RFID军用变民用,Gentag欲将其商业化

作者:杨晓梅
来源:RFID中国网
日期:2007-09-14 10:10:18
摘要:到现在为止,远程即时定位系统仅仅用在军事领域,Gentag希望把该标签扩展到民用,在12英里以内精确确定人和物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远程即时定位系统仅仅用在军事领域,Gentag希望把该标签扩展到民用,在12英里以内精确确定人和物的位置。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在美国国防部应用超级RFID(Super RFID)技术10后,华盛顿技术开发商Gentag认可该技术,并计划把该技术商业化作为民用。Gentag与美国新墨西哥桑地亚(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共同拥有美国专利权(6,031,454),该专利包括超级RFID的非军事应用。现在,桑地亚和美国政府将该专利权全权授予Gentag. 

    超级RFID技术使用远程雷达响应(RR)标签,这样命名是因为最初研发是作为军事应用的。起初,有源430MHz标签使用的技术是从雷达设备衍生出来,这种雷达设备要求瞄准线解读。后来,桑地亚改良该技术到现在的形式,使用RFID代替雷达传输ID号码。Gentag创始人兼总裁John Peeters说,使用高敏感度询问机,Gentag的雷达响应标签可在12英里远的距离解读。 

    解读范围从5瓦特(小型应用,如在建筑物内)到100瓦特(远距离搜索和救援)。无论是哪种场景,通过成三角形排列的三个位置固定的Gentag询问机,或一个内置GPS卫星接收器的移动解读器(该解读器可以提供某一具体标签的三角坐标),都可以把标签的位置精确到三英尺以内。 

    Peeters说,这种标签是90年代末Gentag与桑地亚和DOD合作开发军事跟踪设备的结果,为进入某一物体,如建筑物或深层地面,经常与GPS跟踪系统一起使用。作为识别及定位人和物的远距离射频设备,该标签今天仍在军事上作避免意外战火之用。贴在美国坦克上的标签,可以被100英里以外的飞机上的解读器解读。询问机捕获唯一ID号码,内置GPS接收器提供具体位置的坐标。这样,军事当局可以准确的判断该坦克是否友善。 

   Peeters透露,为研发该系统的商业版本,Gentag将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将雷达响应标签制成信用卡大小、电池驱动的标签。该系统可用于医院、儿童公园和其他有限场所内,采用三角形询问机跟踪被标记人或物的移动。 

    因为是远程解读,Peeters说,所以只需要安装几个位置固定的雷达响应解读器(也叫做基站)。例如,在医院,只需要三个固定解读器。他还说,一个在顶上,另外两个在停车场或医院场地周边。“这样,三角形就构成了,人们可以准确的知道医生在哪,本应该在医院的人中有谁离开了医院。” 

    通过在直升飞机或其他车辆安装移动雷达响应解读器,标签也可以用来调查和追踪,或者确定丢失财产如(车和船)的位置。在这种应用中,Gentag系统可使用GPS卫星确定目标位置,这种方式与军事应用类似。 

    此外,Peeters还说,该系统可确定消防队员及其他救援人员的位置。企事业单位可用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固定雷达询问机三角,或安装在附近车辆的、甚至是直升飞机上的移动雷达响应解读器,确定雇员的位置。而且,标签上的感应器可收集重要信息——如温度,或有毒气体的出现,该标签还可以将数据信息传输给雷达响应询问机。雷达标签询问机使用电池的寿命预计是一年左右,因为在无雷达激活信号的情况下,电池一直处于节电运行状态。 

    Peeters称,两到三年内,Gentag希望看到手机使用雷达响应标签,局域建筑网安装雷达询问机。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准确确定(个人手机)在建筑物内的位置,现在的手机技术还做不到这点。”因为该系统可增加感应器功能。Peeters还预想把该系用于远程监控建筑,如跟踪桥梁的承受压力的等级。 

    Peerters估计,在大约一年的时间内,Gentag基于专用集成电路的雷达响应标签便会投入市场。同时,该公司正在寻找潜在的客户以及感兴趣的对象,他说,包括希望使用该技术跟踪行李运输、并在一架飞机内正确匹配顾客和箱包的机场,和有兴趣跟踪容易被绑架的国民的政府等。 

    Gentag在芯片内仅设一个唯一的ID号码,以人们减少对隐私方面的忧虑。该公司计划将这些ID号码连接到用户终端系统的数据库。Peeters解释说,或者连接到Gentag管理的服务器。此外,该公司还计划提供必要的询问机,标签,软件(把数据信息从解读器或卫星传输到用户终端或网站服务器)。价格和现有主动式RFID系统相当。Peeters说:“这不是一个昂贵的解决方案”。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