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对校园RFID化的思考

作者: 台湾大学 刘静怡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5-07 10:07:51
摘要:校园内采用RFID系统,固然可以方便家长、老师掌握学生的行踪,然而,在科技设施建构和应用的同时,学生的基本人权和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值得一并思考相应措施。校园内采用RFID系统,固然可以方便家长、老师掌握学生的行踪,然而,在科技设施建构和应用的同时,学生的基本人权和资讯安全问题应该值得一并思考相应措施。
关键词:校园RFID应用
RFID应用的逐渐普及,似乎一股难以抵挡的吸引力,校园自然也不例外。RFID应用的逐渐普及,似乎一股难以抵挡的吸引力,校园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校园RFID化的趋势,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面对校园RFID化的趋势,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 

一般而言,中小学采用RFID的原因,多半是基于保护学生安全起见,以及纪律管理之便。一般而言,中小学采用RFID的原因,多半是基于保护学生安全起见,以及纪律管理之便。 世界各地,已经有不少标榜E化的中小学,开始使用RFID来管制学生的出缺席和行踪。世界各地,已经有不少标榜E化的中小学,开始使用RFID来管制学生的出缺席和行踪。 纽约州某私立小学在2003年便已让学生配戴上除了有照片和姓名之外,还内建RFID标签的名牌,学生进入校园大楼的任何纪录,都可以被追踪得到。纽约州某私立小学在2003年便已让学生配戴上除了有照片和姓名之外,还内建RFID标签的名牌,学生进入校园大楼的任何纪录,都可以被追踪得到。 而日本大阪市政府也在2004年便授权允许小学校园内采用RFID系统,并且在小学附近装设感应器,可以读取小学生的ID卡,以方便家长掌握孩童的行踪。而日本大阪市政府也在2004年便授权允许小学校园内采用RFID系统,并且在小学附近装设感应器,可以读取小学生的ID卡,以方便家长掌握孩童的行踪。 

然而,相对地,在校园中使用RFID所引发的基本人权保障议题,却也已经渐渐受到家长和人权团体的重视。然而,相对地,在校园中使用RFID所引发的基本人权保障议题,却也已经渐渐受到家长和人权团体的重视。 2005年1月加州Sutter的一所小学Brittan Elementary School与InCom公司合作,进行一项试验计划,该计划要求这所小学里的所有学生都配戴特定的名牌,该名牌上除了姓名照片等识别身分的资料外,还附有RFID芯片,芯片上的卷标记载学生的ID。2005年1月加州Sutter的一所小学BrittanElementarySchool与InCom公司合作,进行一项试验计画,该计画要求这所小学里的所有学生都配戴特定的名牌,该名牌上除了姓名照片等识别身分的资料外,还附有RFID芯片,芯片上的标签记载学生的ID。 该所小学与InCom合作进行的试验,是以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在这些受试验的学生教室门口,装上RFID感应器,当学生穿过教室门口时,感应器会将感应到的ID卡号传到中央服务器,老师便可透过PDA观看出缺席纪录。该所小学与InCom合作进行的试验,是以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在这些受试验的学生教室门口,装上RFID感应器,当学生穿过教室门口时,感应器会将感应到的ID卡号传到中央服务器,老师便可透过PDA观看出缺席纪录。 然而,由于这项措施事先并未征询家长的意见,因此受到家长与美国人权团体的抗议和批评,最后,该项试验计划随即因InCom的自行退出而宣告中止。然而,由于这项措施事先并未征询家长的意见,因此受到家长与美国人权团体的抗议和批评,最后,该项试验计画随即因InCom的自行退出而宣告中止。 

针对Brittan Elementary School此一事件,人权团体主张:在这样的试验计划下,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性尊严都受到侵害。针对BrittanElementarySchool此一事件,人权团体主张:在这样的试验计画下,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性尊严都受到侵害。 除了人权保障的议题外,信息安全也是一大问题─RFID既然会让任何持有感应器的人,都可以得知学生的身分信息和地点,反而会让学生处于更加不安全的处境下。除了人权保障的议题外,资讯安全也是一大问题─RFID既然会让任何持有感应器的人,都可以得知学生的身分资讯和地点,反而会让学生处于更加不安全的处境下。 同时,也有不少家长认为,RFID所衍生的电磁波,会对学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有不少家长认为,RFID所衍生的电磁波,会对学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截至2005年年底,台北市已经有4所中小学将学生证与悠游卡合一,并且结合RFID的应用,当学生在进入学校、经过感应器时,到校信息就会以简讯方式传送给家长。截至2005年年底,台北市已经有4所中小学将学生证与悠游卡合一,并且结合RFID的应用,当学生在进入学校、经过感应器时,到校资讯就会以简讯方式传送给家长。 台北市研考会预计2006年便能完成北市439所中小学RFID悠游卡学生证的换发,2007年会陆续完成各校感应器平台的装设工程。台北市研考会预计2006年便能完成北市439所中小学RFID悠游卡学生证的换发,2007年会陆续完成各校感应器平台的装设工程。 可见,中小学校园使用RFID至少在台北市已经是既成而且相当值得重视的事实:在科技设施建构和应用的同时,学生的基本人权和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值得一并思考相应措施。可见,中小学校园使用RFID至少在台北市已经是既成而且相当值得重视的事实:在科技设施建构和应用的同时,学生的基本人权和资讯安全问题应该值得一并思考相应措施。 

至于在大学校园里,RFID则是最可能被运用于学生身分识别的用途上。至于在大学校园里,RFID则是最可能被运用于学生身分识别的用途上。 大学往往会基于便利使用者的目的,将学生证设计成包含学生身分识别以外多重用途的卡片,不仅将各项个人信息加以连结,也使得这些个人信息得以连结至个人身分信息,倘若再加上RFID的建置,学生的信息自决权和信息安全问题,可能更加复杂。大学往往会基于便利使用者的目的,将学生证设计成包含学生身分识别以外多重用途的卡片,不仅将各项个人资讯加以连结,也使得这些个人资讯得以连结至个人身分资讯,倘若再加上RFID的建置,学生的资讯自决权和资讯安全问题,可能更加复杂。 目前有些大学图书馆也开始广泛使用RFID:RFID的引进,固然对于便利借还书的作业手续,会有相当高的正面帮助,但是,由于RFID中储存个人的借阅信息,亦可能引发隐私权的顾虑,甚至因而影响个人借书时的考虑方向,不免对信息接收自由权造成影响。目前有些大学图书馆也开始广泛使用RFID:RFID的引进,固然对于便利借还书的作业手续,会有相当高的正面帮助,但是,由于RFID中储存个人的借阅资讯,亦可能引发隐私权的顾虑,甚至因而影响个人借书时的考虑方向,不免对资讯接收自由权造成影响。 

在校园中使用RFID系统,是否会导致学生自主性养成空间的限缩,因而导致学校创立的目的─教育-受到负面冲击,也是有讨论的必要。在校园中使用RFID系统,是否会导致学生自主性养成空间的限缩,因而导致学校创立的目的─教育-受到负面冲击,也是有讨论的必要。 要求学生必须随时携带植入RFID芯片之身分辨识文件,则是对学生权利造成更严重之侵害。要求学生必须随时携带植入RFID芯片之身分辨识文件,则是对学生权利造成更严重之侵害。 这种要求难免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如同货物一般,随时受到扫瞄和侦测。这种要求难免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如同货物一般,随时受到扫瞄和侦测。 这种对人予以物化行为,很可能正是维护人性尊严的宪法,所极力想要避免的。这种对人予以物化行为,很可能正是维护人性尊严的宪法,所极力想要避免的。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禁止国家对人民加以编号的判决,那么,要求个人携带存有RFID芯片之文件,是否更显示出对人性的极度不尊重呢?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禁止国家对人民加以编号的判决,那么,要求个人携带存有RFID芯片之文件,是否更显示出对人性的极度不尊重呢? 校园理应是教育的场所,为了达成教育的目的,难免有时必须限制学生的权利,然而,即使如此,将RFID技术普遍应用于校园当中,是不是一个培养民主自由社会良好公民的方式?是不是真正有助于教育目的之达成?兹事体大,值得大家一起思考。校园理应是教育的场所,为了达成教育的目的,难免有时必须限制学生的权利,然而,即使如此,将RFID技术普遍应用于校园当中,是不是一个培养民主自由社会良好公民的方式?是不是真正有助于教育目的之达成?兹事体大,值得大家一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