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应避免我国RFID标准沦为下一个“WAPI”

作者:易观网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04 11:44:36
摘要:易观国际认为,由于前面四个方面的阻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烈,因此RFID国家标准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避免成为另一个“WAPI标准”,应该加快标准建立速度。与WAPI推出的情况不同,目前国内用户量还不庞大,且国家有频段资源垄断优势,因此在市场未被EPC等标准大量侵占前,国家标准仍有机会。

背景回顾

事件一

  2006年6月9日,国家十五个部委(含发改委、商务部、信产部、公安部等部委)、历时近一年半时间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的发布为我国RFID技术标准定下了基调,但未说明具体标准将于何时出台。

事件二

   2006年6月28日,EPCglobal于2004年12月建立的第二代电子标签空中接口规范,经过ISO审核后被批准为C类UHF电子标签标准,列入ISO/IEC18000-6修订标准。这意味着EPC的UHF电子标签的核心标准已被确认为正式的国际标准。目前,EPCglobal已筹划启动第三代电子标签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标准研发将置于首位。

易观分析

   目前,RFID有两大标准体系:欧美体系(EPC标准,集中在UHF频段)和日本体系(UID标准,在2.45GHz和13.56MHz频段)。目前,在UHF频段上,日本体系和欧美体系有融合的趋势。这两大体系在世界有庞大的用户群。

   易观国际分析文章《标准将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应用RFID的首要因素》指出,标准问题将极大制约我国的RFID应用,易观国际同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自主RFID标准建设将更加任重道远。

   我国建立RFID标准的阻力来源于几个方面:

   1、从技术实力看,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滞后。标准是技术的结果及其体现,目前,EPC第二代电子标签标准建立在支持长达256位的电子产品编码、密集询问器信道化信令、支持多种协议等新技术的基础之上,代表了目前技术研发的较高水平。我国13.56MHz频段技术比较成熟,但其他频段,尤其是在UHF频段,目前国内缺乏核心技术,仍然以大量采用日本和欧美技术、设备为主,这显然制约了我国标准研发能力。

   2、从RFID设备商看,可以分为三类。对采用国内已有标准的厂商,属既得利益者,应会支持国家标准,但这部分厂商数量较少。而采用欧美标准(如北京维深)和日本标准(如实华开),则可能对建立国家自主标准的愿望不强烈,甚至可能抵触,因为标准改变必然会导致转移成本增加;而对新进厂商,应乐于见到国家自主标准出台,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国家标准仍然难产,这部分厂商应不会长久等待,而极有可能转向欧美或日本阵营。

   3、从用户的角度看,目前主要行业应用也以欧美、日本体系为主。如果国标出台后,不能至少和上述体系之一兼容,一方面将给用户带来高昂转移成本,另一方面则会造成进出口贸易等跨国应用的困难,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另外,国外标准的标签产品已经越来越成熟,成本持续降低。以第二代EPC标签为例,其单价为0.10美元,其中部分产品单价仅为0.08美元(约合0.64元人民币)。而预计2007年将降至0.05美元(约合0.40元人民币)。这增加了国外标准竞争的砝码,却给国家标准出了一道难题。

   4、从竞争对手角度看,国外RFID标准组织已开始国内布局,并正加紧渗透。2006年EPCglobal在珠江三角州布局其EPC电子标签的产业链。同年在香港投资建立了5个研究和开发中心,并投资240万港币在广东建立了4条采用EPC电子标签技术的试验供应链。日本的RFID标准化组织T-Engine论坛则在中国成立了基于日本UID标准技术的实验室——UID中国中心,并与中科院计算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国外对手的不断跟进,将持续挤压中国RFID标准的空间。

   以上四方面限制了我国RFID标准的及早产生。RFID标准应小心重蹈WAPI覆辙:在技术并不占优,而Wi-Fi产业垄断布局基本形成之时推出WAPI,并未达到预先效果,来自用户、竞争对手及国际标准组织或明或暗,或冷淡或激烈的抵抗,最终使之无功而返。

易观观点

   易观国际认为,由于前面四个方面的阻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烈,因此RFID国家标准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避免成为另一个“WAPI标准”,应该加快标准建立速度。与WAPI推出的情况不同,目前国内用户量还不庞大,且国家有频段资源垄断优势,因此在市场未被EPC等标准大量侵占前,国家标准仍有机会。不过,易观认为在短时间内另起炉灶,重新建立一套与国际兼容的标准还比较困难,RFID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缺少国家标准。此间,可以采取与国际合作的策略,在目前应用中不能排斥其他标准,而应参与其中,主动加强与国外主流标准联系,利用外国经验和技术为我国标准提速。

   对厂商,易观国际认为,由于近期国家标准出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绝不能盲目排斥国外标准。厂商不妨一边增加与国家部委和研究部门的协调,一边增加与国外标准组织的联系,而厂商的机会仍在两年后的市场,应把研发和生产能力放在首位。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