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谁扼住了RFID的喉咙?

作者:互联网周刊   徐龙建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3-04 11:44:33
摘要:与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相比,RFID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这项并不成熟的技术背后蕴藏的巨大产业利益,世界各国对此都小心翼翼:一方面,加紧制定和完善本国的标准;另一方面,使用各种手段试图把本国标准推广到其它国家,成为国际标准。然而,由于现存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尽管世界五大标准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精力,RFID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看不到明显的规模应用迹象。在我国,情况则更显复杂。  
 当产业经济逐渐形成规模的时候,标准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了

  “置在我们身上的,已经有了两张大网—互联网和GPS,如果再有一张物联网罩在我们头上,信息真的要失控了。”国内一位标准方面的资深专家,面对国外RFID标准在国内的大势推广,无比担忧。

  国内的公众开始广泛关注RFID,主要源于四件事:麦德龙的“未来商店”、NPC(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的“意外休克”、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和《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的发布。四件事,一件比一件来得突然。仿佛一夜之间,老百姓猛然发现这个名字颇为生硬的RFID技术正一步步走进生活。

  与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相比,RFID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这项并不成熟的技术背后蕴藏的巨大产业利益,世界各国对此都小心翼翼:一方面,加紧制定和完善本国的标准;另一方面,使用各种手段试图把本国标准推广到其它国家,成为国际标准。然而,由于现存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尽管世界五大标准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精力,RFID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看不到明显的规模应用迹象。在我国,情况则更显复杂。  

  标准危机

  到过德国杜伊斯堡市的麦德龙“未来商店”的人,都会被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带来的便捷所征服。“该项目像一个服务于零售业的技术和流程相关的开发和创新的平台。”有分析师如此评价。不过,这只是一个商店模型,一旦要在全行业或者全世界推广,它们遇到的首要阻力就是标准不统一。就连“未来商店”的一位副总经理自己都承认,如果要形成大规模应用,至少需要5年到10年时间。

  而在我国,关于RFID的标准问题更为复杂。制定和运行RFID标准方面国内存在两个派别。一方是国标委直属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旗下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早在2004年1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为EPC Global授权的、国内惟一代理机构,负责EPC的注册、管理和业务推广。另一方是后来被叫停的NPC及其拥护者。关于EPC和NPC之间的纷争以及目前的现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各方当事人都三缄其口。然而,见证此次“事故”的业内人士大都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各方利益的冲突直接导致了NPC标准的“意外死亡”。

  当然,在国标委宣布重新修订NPC和叫停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之后,关于两个标准之间的纷争并未停止。一方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继续履行作为“EPC Global授权的、国内惟一代理机构”的职责;另一方面,在2005年12月,信息产业部牵头发起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宣布成立。而与此同时,民意的力量也开始显现。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5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NPC)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立即恢复的提议案》,其中写道:国家信息安全高于一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国标委2004年9月宣布解散的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的组长,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立建对信产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王立建认为,在我国处理3G 的问题上,信息产业部已经作了一次很好的示范:在国际上已有两个3G标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国家的标准;在自己国家的技术和标准成熟前,牢牢控制3G牌照的发放。

  然而,所有的国家标准要由国标委制定和发布。如果信产部牵头制定的电子标签标准通不过国标委的审核,前景一样堪忧。

  不仅EPC Global,包括ISO在内的世界五大标准组织都在出面制定自己的RFID相关标准。并都试图把自己的标准变为国际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毋容置疑,谁率先制定出完善的标准体系,谁的渗透力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链条中占据制高点。而在今年6月9日,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让坚持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的人眼前一亮。

  “如果我们自己不放弃自己的标准,没有人能打败我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这样对记者说。

  当然,在世界各国已经纷纷制定出自己的标准并大力对外推广时,我们刚刚明白要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按照《白皮书》的规划:2006年至2008年为培育期,2008年至2012年为成长期。如果在这个期间内,国外RFID标准成功渗透进来,更重要的是,一旦国内大部分企业开始习惯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旦迈出这一步,想回头已不大可能。”王立建说。  

  成本与安全的不确定性

  应用RFID技术,被提及最多的担忧是成本问题。理由是,传统的条码只是印刷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使用RFID技术,则要面对芯片、天线、读取器等一系列新的成本问题,无论是从几美元下降到1元人民币,还是年内成本要降低至4角人民币,真正使用起这种技术来,必然要有一方源源不断地付出成本。

  拿超市来说,超市要求供货商在每一件商品上贴上电子标签,但如果超市不提高采购成本,显然这是供货商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而超市提高采购成本,销售价格必定提高,这又是消费者不愿意面对的现实。麦德龙的“未来商店”里,商品标签成本现在都是麦德龙自己承担。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一旦时机成熟,一旦RFID在物流和零售环节普及开来,必然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同时也有人从中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对用户而言,由于RFID是一种“决裂性”的技术,并不是现有技术的扩展。要充分发挥RFID的数据管理能力优势,必然要改变客户原有的业务流程及操作。

  ARC咨询公司认为,在未来的RFID应用推广过程中,各公司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将是:如何梳理用户流程,真正管理并使用起RFID采集到的数据。但对于许多用户来说,重新设计传统的仓库操作以适应RFID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仓库管理系统中的菜单、屏幕和程序等都是围绕着人工处理开发的。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RFID应用的踟蹰不前。如何处理现有技术系统与RFID系统之间的冲突,成为RFID在推广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阻力之一。就连EPC Global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现有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将长时间内共同存在,“30年或50年都没问题”。然而,对任何一家超市而言,同时使用两套识别系统都是不能忍受的。

  如果用条码技术就可以解决现有问题,谁会考虑给自己增加麻烦?

  “对企业而言,如果不能看到效率提高和利润增加,电子标签技术再好,也不会有吸引力。”王立建认为,不仅国内,连国外也只在有限的行业和地区小规模试验性应用,远远没有达到规模应用的阶段。“国内应用的一些领域,大都是跟成本无直接关系的领域,比如安全和社会管理等。”王立建说,“RFID进入物流领域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对于标签内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标签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标签内的信息有可能被恶意读取或篡改。还有网络安全问题,“围绕读取器的一切系统都是非常标准的因特网基础设施。”RFID读取器生产商ThingMagic的营销副总裁Kevin Ashton说,“所以你会遇到跟在因特网上同样的安全问题。”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克研究中心杨艳秋说:“由于RFID的微型化、适形性及穿透性,以及主动标签不可预测的电波发送信息、时间及区域,不仅有可能透露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信息,甚至有可能侵犯消费者其他隐私权。”而这也对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需求。

  话说回来,安全问题属于技术的范畴,而任何一项技术都难言完善,只能在使用中逐渐改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RFID产业的推动过程中,无论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欧盟,都在几年前就制定好了推进RFID的相关策略。杨艳秋认为,政府在推动RFID产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首先应用者或积极倡导者。不过,更重要的是,“要采取促进RFID研发与产业化的政策”,包括制定财税、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

  有专家指出,要把我国RFID标准推广到其他国家,甚至成为国际标准,一条可行的道路是,政府出面首先要求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外国企业,使用符合我国RFID标准的电子标签,“以夷制夷”。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