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热软件 冷思考

作者:中国电子报
日期:2007-03-04 11:42:02
摘要:热软件 冷思考
关键词:应用软件
  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间,中国软件业完成了一次飞跃。
  1999年时,我国软件业销售总额只有440亿元,2000年销售总额
为593亿元,2002年达到1100亿元,2003年为1600亿元,2004年则为
2200亿元,软件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并初步形成了一批 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目前,我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
70万人。
  我国已有的强大制造业基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都为中
国的软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在掘金国内市场的过程中,一
系列有关软件发展的热点问题既蕴涵着机会,也暗含着挑战,与我们
的产业命运息息相关。

  移动多媒体:应用挑战标准

  从彩信到彩铃,从手机游戏到视频点播,从可视电话到手机电视, 随着3G在世界范围内的商用预演,人们认识到:以音视频为特色的多 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核心应用。
  移动多媒体业务可分为流媒体、多媒体消息、视频通信等三类。
其中,移动流媒体业务是最具潜力的新业务,也是未来3G网络中的典
型业务。移动多媒体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多种
音视频应用实现无线沟通。手机已从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一种可
以随时随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全新媒体。手机将融合电视、网络广播、 游戏、安全、教育等创新功能于一身。手机作为移动多媒体终端之一, 将成为3C融合的重要载体。
  业务能否互联互通,是移动多媒体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业务的
互联互通,包括相同业务间的互通、不同业务间的互通、运营商内部
的业务互通以及运营商间的业务互通。
  单就流媒体业务而言,要实现具有商业价值的业务运营,就必须
在全网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视频标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
商都必须共同遵循这一标准,才能保证用户享受全程全网服务。如何
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不仅关系到技术,更关系到标准的开放和统一,
关系移动多媒体产业链的生存环境建设。
  为解决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化和业务应用规范化问题,各国政府、
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等组织了各种联盟。2004年10月,信息
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
国普天、华为、中兴通讯和中星微等联合发起成立了“移动多媒体技
术联盟”,则代表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与声音。
  在全球,55%的移动多媒体专利是日本申请的,韩国占29%,而中
国只占1%。在多媒体业务应用专利中,专利大多都集中在业务模式、
信息传输、数据存储等方面,而协议/信令交互、DRM、保密通信等共
性技术和支撑软件则被忽视,申请量相对较少,移动多媒体领域的专
利框架体系尚需完善,这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包括中国软件企业进行专
利和商业战的契机和重要切入点。

  RFID:叫好更需叫座

  RFID与物联网的结合给世界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影响。电子信
息产业既是RFID的供给方,又是RFID的使用方,自身就能形成完整产
业链。产业本身就具有推动RFID技术走向成熟应用的天然优势,是RFID 普及应用的最佳切入点。
  但未来三年内中国RFID应用还不会出现高速发展,国内RFID市场
还将处于启蒙期。
  主要困难在于:一是成本偏高,这是影响RFID推广的首要因素;
二是标准制约,目前不论是频率标准、编码标准、还是应用标准都不
统一;三是市场需求尚不迫切。另外,供应链上下游间如何在公共平
台上共享数据,使供应链成本全面降低也很关键。在技术上,物流使
用RFID需要同时读取多个标签,RFID必须同时满足几个制约条件才能
实现应用最大化。
  从市场需求看,内需对RFID的拉动在短期内难成规模。中国的RFID 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还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另外,即使标准制定的过 程明确,中国标准是靠近欧美的EPC标准还是日本的UIC标准尚无定数。 频率方面,各国情况不一样,不好统一。在三年内,RFID从其他行业 应用进行重大突破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从产品供应到基础设施建设, 再到全程IT系统管理与维护难以一蹴而就。
  从外需来看,尽管沃尔玛70%的供货来自中国,但事实上,中国
本土企业很难跻身沃尔玛全球前100名供应商行列。沃尔玛坚持采用RFID, 但强制供应商进行投资,而没有相应的回报,这是当前RFID外需拉 动中的重要困难。在中国布局的外资或合资企业,虽然母公司可能是 大供应商,但是中国分支机构的RFID相关产品采购是遵从母公司的全 球采购策略,分公司无法自行决策,也就无从拉动中国的RFID市场。
  RFID的应用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业化问题,标准和互操作化程度
低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没有规模就难以降低成本,对行业应用形成
普及和规模覆盖。条形码在中国的行业应用还未达到普及,RFID在中
国的大规模商用则需要等待时机,而标准的选择和制定毫无疑问将起
到关键作用。

  软件外包:合作重于博弈

  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始自承接日本订单。至今,日本市场仍是中
国软件外包服务的主要发包方。日本由于近年经济的不景气,企业纷
纷寻找低成本的外包出口,这使目前日本的软件外包市场具有较大的
拓展空间。日本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他们不把开
发生产转移到中国就无法继续生存。
  在日本市场上,我们的软件厂商可以锻炼队伍、获得稳定的现金
流和利润、快速扩大团队规模、集聚能量,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
到欧美以及全球外包市场。拓展日本市场,还可规避在欧美市场与印
度公司竞争的风险,在市场上短兵相接的硬碰硬竞争并不利于中国软
件外包业务的发展。
  伴随着发展,业界已有做日本外包业务的利润低于欧美市场的反
映,而且日本市场订单的技术含量低。更有甚者,在承接对日外包业
务时,各厂商间还发生恶性竞争,导致单价降低。在此背景下,把中
国软件外包的目光放在欧美市场成为一种新选择。
  同时,发展软件外包不能丢掉"家门口"的市场。以前,中国软
件企业多强调发展软件出口,却忽视了中国本土市场。中国拥有2700
万中小企业,虽然目前的信息化还不够普及和成熟,但这个庞大的市
场确实存在,并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但承接国内软件外包业务时,企业会遭遇恶性竞争与诚信危机。
在承接国内外包项目时,国内企业间竞相杀价,款项回收难,企业风
险大。恶性竞争不可能制造完美的生态系统。中国软件业要把自己制
造成一个国家品牌,才能为中国IT业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机
会。
  不管我们将软件外包的重点锁定在国内还是国外,关键是要抓住
市场,精耕细作。在市场容量上,无疑国内市场是最大的。

  国产中间件:技术比拼观念

  自诞生以来,中间件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三年来,从全球到
中国,中间件产业化增速迅疾,中间件已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并列为
三大基础软件产品。然而中国中间件市场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市
场发展空间之大令众多厂商对这一领域充满期待,各厂商之间的竞争
也是刀光剑影。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看到,中国的中间件既存在着机遇,同样
也存在着困难与风险。国内中间件市场在发展初期,最大的困难和障
碍并不是来自技术上的,而是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用户的认知所造成
的市场阻力。从观念上来说,国内厂商在市场采购软件时习惯于接受
国外公司的产品,对国内软件公司的中间件产品存在一定的偏见。同
时,国内用户对IT厂商成长的某些特性理解不够,又加之国内厂商普
遍偏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导致国内中间件产品企业的品牌形象建
设及其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从技术角度看,国内中间件厂商与国外厂商产品的技术性能相差
无几,主要的差距就在于资金、规模和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要解决这些问题,国产中间件厂商就要走专业化和品牌化之路。
只有专业化才能走出一条集中多元化发展之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专业化精神的沉淀是国产中间件乃至国内软件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作为本土厂商,国产中间件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国产中间件平台
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多应用增值。国内公司不仅在价格上更实惠,在服
务上也更灵活周到。这是国产中间件走专业化的优势。
  国产中间件的专业化还应包括渠道建设。在渠道方面,不容易形
成核心渠道商是令中间件厂商头疼的问题。与合作伙伴形成更为紧密
的合作关系,形成厂商、合作伙伴及用户的多赢,是建立中间件渠道
体系的目标。

  开源软件:掘金勿忘理性

  开源为中国软件产业带来更多选择,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
件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的Linux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但与此同时,看起来热闹的开源运动在中国也面临许多急需解决
的问题。
  一方面,Linux标准的定制和兼容性的问题亟待解决。Linux
在中国的发展享受天时地利之势:政府部门的支持,行业联盟的推动,
应用的深入和跨产业的沟通等,促生了Linux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但标准不统一成为发展瓶颈。目前各种版本Linux的差异、在此基
础上开发的应用软件间的差异,以及基于Windows的各类硬件设
备接口的差异,是阻碍Linux及开源软件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加快
Linux标准的定制,规范Linux及Linux数据库软件、中间件
以及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彻底解决各类应用软件的接口兼容性问题成
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中国的开源运动应更多掌握开源游戏规则。在开源社
区,遵循的是许可证制度,但国内有少部分厂商并不遵循许可证制度,
而是把开源社区的软件打上自己的标签,作为自有产品进行销售,这
违背开源社区精神,虽然开源协议是规则而不是法律,但是事实上却
具有法律效果和道德约束力。研究和掌握开源规则,掌握相应的法律
法规,将对中国的开源运动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的开源运动应更多与国外开源社区加强沟通合作。中国目前
的开源社区,与国际上具有开发性质的开源社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
区别。目前国际上有7万多个开放源代码,而中国人自己开发并得到
国际社区认可的代码大概只有几百个,积极参与国际型社区,接轨发
展中国家的开源社区,是中国开源运动的重要环节。倡导国内国际开
源厂商间加强相互协作,不仅是在销售层面,更要在技术和开发的层
面合作,才能促进开源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开源产业发展中,人才匮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开源
软件人才匮乏也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这些都使得市场对开源
软件的可用度出现一定的质疑。

  软件园:筑巢旨在引凤

  全国各地各类软件园知多少?目前还没有全面统计。2001年信息
产业部认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1家软件
园,此前由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则有东大、
齐鲁、西部等22家软件园,两者相加已有33家。省市级、区县级、企
业级的软件园数目少则数倍,多则十数倍于此,算下来全国软件园应
有数百家之多。
  软件园的作用一是集聚效应,二是引导产业发展,三是政策支持
与服务。软件园的经营有初、中、高级之分。初级的只做房东,把企
业安置到它的地盘上收房租;中级的能配套提供某些个性化服务,如
外引内联;高级的能够做投资和大规模的项目,对园区企业进行指导
和资源整合。数字表明,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作用日益明显,完
成的产值份额占了软件业半壁江山。
  不超越"房东"的概念,软件园没出路。
  作为软件产业基地的"软件园",是不是一定要组织一套班子,
开发一处房产,建起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园子"?未必!软件园可以
只是一种地理概念,一种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一种适宜软件企业扎堆
的氛围。
  但软件园应当改变"重硬轻软",超越"房东"观念。事实上,
软件园自己也心知肚明。软件园应该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上花费更大
心血,而不仅是招商和进行园区建设。软件园从本质上讲,它必须面
向软件产业,最终从软件产业本身的发展寻找投资收益,而不仅是租
房或卖房。
  软件园要从软件产业找收益,就应该实施差异化战略,谋求软件
园错位发展,必须与产业链进行"主动对接",打造自身产业特色。
软件园的产业定位、发展特色、盈利模式和协调职能等因素的共同作
用,构成了影响软件园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软件园竞争力的构建,需要从园区的比较优势出发,进行合理的
产业定位;从软件园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创新盈利模式;从服务产业
出发,合理设置软件园职能和组织结构。伴随这一系列问题的圆满解
决,软件园的竞争力将实现飞跃。

  软件融资:收益压力并存

  目前软件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创业资本融资、上市融资、并购
融资和银行贷款。企业根据自己发展阶段、具体资金需求,分析不同
的融资渠道,选择适合的融资方案、融资时机、融资地点,获得资金
支持。
  我国绝大多数软件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资本金数额较低,资信能
力差,财务运作不透明,同时,软件企业无形资产比例较高。这些对
要求稳健经营,保证资金安全的银行贷款资金而言,中小软件企业很
难符合。由于国内没有为风险投资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一定程度上
妨碍了国内风险投资的发展。于是,上市融资成为许多软件企业的目
标。
  上市不仅为软件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契机,
公开发行上市要求软件公司采用现代管理制度,提高治理水平。治理
水平的提高为企业产品经营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基础,使公司进入良
性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融资虽为企业带来益处,同时也带来压力。
企业需对股民负责;股民对利润和业绩增长有一定要求,将给管理者
带来压力;企业需遵守上市公司的有关法规接受监督;法定信息披露
制度使企业需要公开某些信息,并增加各种成本;上市公司董事会将
引入其他代表,将会减弱大股东控制力;增加企业被收购的可能性;
管理者可能因管理不当而引起刑事或民事责任。在国外,有舆论认为, 股权融资是一种昂贵的融资方式。
  软件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于人力资本。无论采用何种融资方式,公
司股权设计应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入手,注重知本与资本的结合。我
国软件企业可以采用灵活的机制,建立股权激励计划,使高级管理人
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权,为核心技术人员带上"金手铐",
实现融资与融智的有机结合。
  此外,借助资本之手,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可以进行并购,实现资
源整合、优势重组。中国的软件企业正出现分化,也在酝酿着兼并重
组浪潮,兼并、重组将催生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中国软件企业巨头